雷鋒精神是什麼?雷鋒精神去哪兒了?每當問及這個問題,一時間我們很難給出答案。甚至有人會懷疑,雷鋒精神越來越少見,反而是利己主義占了上風。在3月5日全國學雷鋒紀念日到來前夕,東方今報記者深入焦作市民中,用心觀察、用筆記錄,通過對人物、細節的還原,為您展現發生在身邊的感動,尋找生活中“最真實的雷鋒”。□東方今報記者耿彩霞毛雲見習記者王穎高超 實習生 黃興光/文圖
  公園內舉手之勞感動老人
  時間:3月3日18:00~19:00地點:焦作市人民公園
  自人民公園西門進入園區後,記者首先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聚集在一起,在西門湖邊的石凳上或下象棋或打牌。沿公園水泥路向東行走,路上不時遇到結伴快走的健身市民。
  公園海洋館的右側,記者看到一個身著棉睡衣的老先生行動不便,只能扶著一輛四個輪子的兒童車當支撐,慢慢地向前挪步。正走著,只見他突然停下,一直走在他身後的老伴兒趕忙上前攙扶。原來是一塊兒石頭擋在了老先生的車子前邊。“寶貝快去,幫老爺爺把石頭撿起來。”這時,剛從一旁幼兒園出來的一個小男孩,在媽媽的指引下,趕忙跑到老先生車前,將石頭撿了起來。見狀,老先生點了點頭,向男孩和他的媽媽致謝。
  記者沿著水泥路繼續向東走,看到公園吊橋上,迎面走過來兩位年輕小伙子,腳步有些急促,皮鞋震得吊橋左右晃動,讓人有些眩暈。“小伙子,走慢些,這邊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經受不住晃動。”一位中年婦女善意地提醒小伙子過橋時輕步慢行,為老年人提供方便。
  18時45分,記者來到公園內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前,看到兩個背著書包的中學生從草地附近走過,他們看到草地上有丟棄的廢紙和垃圾,兩人嘀咕了幾句後,分頭將其撿起,放到了路旁的垃圾箱內,然後離開。
  365天免費為大家傳授舞蹈
  時間:3月4日8:30~9:30地點:焦作市龍源湖公園
  早晨,焦作市龍源湖公園內,聚集了許多前來晨練的市民,他們或沿路跑步,或集體跳舞,或休閑散步。
  在龍源湖北門廣場上,一群正在跳舞的阿姨吸引了記者的眼球,一位年齡漸長的阿姨在前面領舞,優美的舞姿引來周圍市民的駐足觀看。只見,在大家練習到一個有難度的動作時,這位領舞阿姨走到另一位阿姨身邊,“這隻胳膊應該這樣放,整個身體保持平衡。”耐心地為其糾正舞蹈動作。
  一位學舞的阿姨告訴記者,從去年3月份開始,這位領舞者組建了這支舞蹈隊,自己購買音響,免費教大家學習舞蹈。一年來,無論嚴寒酷暑,她總是第一個到公園,將音響設備調置好,等待其他學員的到來。
  公交車上大媽主動讓座感染小姑娘
  時間:3月4日上午9:40~11:00地點:焦作市4路公交車和13路公交車上
  記者在縫山針公園站坐上4路公交車,車上的人不多,多數是從公園裡出來鍛煉身體的老年人。當公交車行至藍波灣超市站時,有一位推著嬰兒車、抱著孩子在等車的母親,車站穩後,後邊排隊的乘客幫她把車搬到車上。
  上車後,專為老弱病殘孕設置的低排座位已經被幾位老人坐滿。一位大媽看到她抱著孩子行動不便,趕緊起來讓座。那位媽媽先是連聲感謝,但拒絕了她的好意。“你來坐這兒吧,我下一站就下。”大媽堅持著,並站起來拉她入座,見不好推辭,她只好坐下。
  正在這時,大媽後排座位坐的一個穿紅衣服、戴著口罩的小姑娘也立刻站起來,拉著大媽往自己的座位上坐。大媽還是重覆著說自己下一站就下車,“你坐這兒吧,我到後邊找個座。”小姑娘說道,扶著大媽坐下後,自己去了車尾找座位。
  記者發現,直到行至焦作市婦幼醫院站時,那位大媽才下車。記者有幸用手機拍下了大媽為帶孩子的媽媽讓座、小姑娘又為大媽讓座的溫馨一幕。
  其實,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在焦作並不是件稀罕事,相反是家常便飯。記者在13路公交車上粗略統計了一下,20分鐘內,共出現4次讓座行為,其中為老人讓座2次,為抱小孩的乘客讓座2次。
  記者手記
  “雷鋒”就是我們
  對雷鋒精神的解釋,一千個人也許會有一千種答案。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撿起擋路的石塊;義務教他人練習健身舞蹈;伸手幫一把上下公交車提重物的人;為老人及抱小孩的婦女讓座……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,體現了焦作人樂於助人、團結友愛的“正能量”。
  有人曾調侃“雷鋒叔叔沒戶口,三月里來四月走”,但從記者的觀察中卻看到,“雷鋒叔叔”在焦作有“常住戶口”。或許是你,或許是他,只要有人需要咱們伸把手,隨時都有人化身“雷鋒”。在焦作大街上,不曾聽說有老人跌倒無人攙扶的現象,而“鞋墊奶奶”主動扶起崴倒的年輕女孩的朴實行為卻溫暖了我們的心。舉手之勞,凝聚善行,人人都是“雷鋒”,“雷鋒”就是我們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記者深入焦作市民中,為您找到生活中“最真實的雷鋒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qj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