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評
  十一黃金周臨近,不少人打算出門旅行,可全國多家景區門票9月卻集體漲價。據國家旅游局網站顯示,目前全國5A級景區共171個。據統計,票價過百的景區數量已達到101個。換句話說,幾十元暢游名勝的時代已經翻篇兒,國內5A級景區平均票價已邁入“百元時代”。而門票提價合理與否,又引發爭論。
  要習慣門票“隨行就市”式漲價
  指望靠行政之手摁住票價正常浮動的苗頭不靠譜,許多景區也已實現經營權轉讓,在此情境下,政府也該廓清職責,不應直接干預定價。
  不少5A級景區“逢節即漲”,讓不少人發出“玩不起”的感嘆,並給其扣上“亂漲”的帽子。對游客而言,漲價當然讓人不爽,可從客觀規律看,5A級景區果真就漲得沒道理?
  應看到,5A級景區多是世界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,也是種稀缺的旅游資源,通常功能更齊全、設施更完備,隨著近年物價水平的整體上漲,包括人工、物料等在攀升,5A級景區建設和管理都要投入更多財力物力成本,適當提高門票價格在內的服務收費,無可厚非。而在十一前“漲風勁吹”,也契合淡旺季的供需規律。再者,價格調整,也能起到調節人流的作用,避免人流過多溢出景區承載力。
  漲很正常,只可惜,我國迄今都沒一個合理的門票價格上漲生成機制。我國《旅游法》規定,利用公共資源等建立的景區,門票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和指導價。問題是,目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實行的就是國家指導下、以省為單位分級管理的政府定價機制,各級的景區門票價格都是由地方政府價格部門批准的。而行政干預,也擾亂了票價“隨行就市”浮動的節奏。如2007年,國家發改委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。結果,導致每逢限漲令解禁,景區就出現扎堆報複性地漲價。
  說到底,指望靠行政之手摁住票價正常浮動的苗頭不靠譜,附在景區上的供需規律就擺在那,而許多景區也已實現經營權轉讓、市場化運營,在此情境下,政府也該廓清職責,做好監管的同時避免行政越位,不應直接干預定價。比如,景區門票調價事先可行性立項、票價運營成本監審辦法該如何完善,這些都要更明晰的監管辦法。某種程度上,正是因應有的監管不到位,行政之手又亂伸,才致使本來合理的景區門票漲價,顯得“名不正言不順”。
  所以,建立合理的門票生成機制,也是為合理漲價“洗白”的前提:如在國家層面出台景區門票價格定價監管辦法,完善包括調價事先論證立項機制、成本監審規則等在內的操作細則;將旅游景區按質量不按地域科學分類、分級,建立靈活科學的旅游景區門票價格體系。
  旅游業是特殊的服務業,捋順景區門票價格,也是完善行業秩序的題中之義。而日前,國務院新設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,把全國旅游工作議事由部委協調上升到國務院領導層面,目的就是推進包括國家旅游產業在內的相關方面大發展。真心期望,在其運作和強力推進下,景區門票價格合理生成機制能早日出台。到那時,對票價上漲,公眾想必也不會再大驚小怪。 □餘明輝(價格鑒證師)
  聽過很多道理,依然難過“門票”這關?
  無論是從5A級景區屬性、當前的漲價特征,還是產業轉型角度看,這些5A級景區集體漲價都難言合理。而高價門票下,人們旅游的步伐也會被攔截。
  十一在即,很多知名景區的門票價格又“應聲而漲”,且漲價理由都似曾相識:經營狀況不佳、運營壓力過大、景區設備缺乏修繕、前提投資過大……與之相對的是,網上反對聲一片,在新華網網絡調查中,超過98%的網友不贊同景區門票漲價。
  輿情風向很能說明問題:無論是從5A級景區屬性、當前的漲價特征,還是產業轉型角度看,這些5A級景區集體漲價都難言合理。
  關於景區門票提價,我國《旅游法》中明確規定,“景區提高門票價格當提前六個月公佈”。一些景區趕在“黃金周”等節假日前提價,涉嫌違規。更重要的是,景區帶有公共屬性,以5A級景區為例,其觀賞價值多在自然風貌、歷史遺跡,而不是現代的人工景觀或游樂項目。其定價上,也應註重社會性和公益性,不能輕易被地方保護主義所綁架。
  有專家說,在現有體制下,景區收費套路與“貸款修路,收費還貸”高速公路收費模式異曲同工——這也是種運作模式,可在景區運營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不高的情況下,誰來確定它是在按合理定價原則運行?
  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有人做過比照:張家界的門票是美國黃石公園門票的4倍,參觀法國盧浮宮也只需85元人民幣,而日本富士山則完全是免費。還有媒體報道,把買一張九寨溝門票的錢,拿去買美國黃石公園、科羅拉多大峽谷、日本富士山門票之後還有剩餘。它們不會以“保護文物古跡”為由隨意提高門票價格,而多是通過區域內某些景觀額外收費、限制票量、分時段分批次進入參觀等辦法,控制客流量。像比薩斜塔,每天分批次(1小時2至3批)對游客開放。
  在這些國家,門票收入在景點運營費用中占比不大,僅20%左右,運營費用主要來自政府補貼、個人捐助和商業開髮式籌集資金。其經驗也證明,旅游經濟只有跨越“門票經濟”的低級階段,把旅游產業鏈做長,才能獲取更大的整體效益。在國內,西湖的例子被常舉:據統計,西湖景區每年因此直接減少門票收入2530萬元,但公園免費帶動了杭州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上百億元,可惜步其後塵者寥寥。
  說真的,道理其實都說爛了,但太多景區還是走不出“漲價窠臼”,到頭來,高價門票阻截了人們旅游的步伐,也讓景點資源利用陷入“殺雞取卵”的境地。 □楊國英(學者)  (原標題:當漲價已成景區例行動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qj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